因为《优秀的绵羊》这本书,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文理学院。那么文理学院到底是不是作者说的哪个样子,你的孩子又适不适合这种通识教育(台湾一般翻译成博雅教育)呢?
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当年新加坡首批赴美就读文理学院的Jason,恒瑞家族办公室创始人Kelly 和美世教育负责人Tony一起来聊一聊文理学院和博雅教育。
Jason Foong 出生于新加坡,曾就读于南加州的一所文理学院毕业, 主修历史和哲学,毕业后在跨国金融集团任职。
其实当年在新加坡还不是很多人了解文理学院,因为我觉得文理学院的体验会非常的特别,跟在新加坡的学校不一样,所以当时我就选择了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我觉得在美国有很好的文理学院和州立大学,这两种类型的大学都可以陪养出优秀的人才。我觉得文理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区别在于他们激励学生的方式不一样,州立大学更加适合那些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及自己将来地打算是如何的学生。他们的更加的自律並且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的和将来想从事的行业。文理学院更适合心胸更开放,好奇探知世界的孩子。
在文理学院,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心态敞开,我们也更加专注于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说理性的思考能力。在文理学院可以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似乎是那些更能够全方位思考,并且能够更好的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的人。
在《为博雅教育辩护》(In defense of a liberal education) 里提到:博雅教育所重视的「善于表达沟通」能力也透过许多课外活动来强化,包括戏剧、辩论、政治社团、学生自治会、抗议团体等几乎每一所人文学院都有的活动。要在人生中博得成功,我们常常得争取同侪的注意、说服他们相信我们的理念,而你的机会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譬如一场电梯裡的偶遇。
至于我大学在文理学院就读的这段经历,我觉得是非常愉快的,在学术上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激励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去和同学交流,并去学习更多不同的知识。我一开始是主修哲学的,最后我又多修了历史专业,也是一段非常有意思并且增长智慧的经历。我的大学生活很丰富,同学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背景的同学,这让我更有意识各种文化的差异。平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思想的碰撞。
Kelly Z 出生于上海,旅居香港和美国多年,曾就读于美国南部的一所文理学院,主修政治经济学和世界语言和文化,现任恒瑞家族办公室创始人及CEO。
听说最近《优秀的绵羊》(Excellent Sheep)这本书比较火,很多宝妈都来问我你觉得文理学院怎么样?
在美国我上过两所学院,一所是新常春藤之一的名校,一所是William Deresiewicz书中提及的二阶梯的文理学院。我不是特别看重分数的人,而且去美国前我已经有一个硕士学位了,当时的打算就是学到我想学的知识,事实是peer pressure大到你不考A你都不好意思出门。半夜起身上厕所你的室友还在准备第二天presentation要用的材料。周末亚洲同学很多都在图书馆,开始我都会跑出去看展,经过几个星期后一是没有伴,二是自己也不好意思跑出去玩了,就跟大家一起乖乖去图书馆看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去的这所文理学院中国人里面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们学校一共有7个中国学生,但其实学校的一些科目,比如说像商科还有传媒学在美国还是排名很前面的,尤其是在私立学校里面。说起文理学院的不同之处,我觉得人文气氛更浓一些,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文理学院的规模相对州立大学要小很多,我在的文理学院差不多有5000/6000人,已经算是中等规模了,一个班级最多也就20个人。文理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因为不参与公立大学科研排名,教授们的精力更多的会放在授课和学生教育上。我们上课的地点有的时候会直接放在校园的草地上,晒著太阳,探讨各类话题,来自不同国家背景的同学可以各抒已见,这种感觉特别棒,也常常能产生很多思维的碰撞。除此之外,好像《优秀的绵羊》里提及的通识教育特色,好像我们古代的七艺,比如我的学校当时设有商科、哲学、政治、传播学、表演艺术等专业。很多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觉得不是特别务实的专业,但其实并不影响同学们毕业后在各行各业的发光发热。一些专项性技能型强的专业可能在起初的几年确实会发展更快一些,但是放到足够长的时间,综观历史,文哲类的毕业生可以上升的高度更高,我想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也就是格局框架的问题。
还有一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能就是书中提到的二阶梯的文理学院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么注重学习成绩?就这一点而言,我感觉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够达到好的成绩,毕竟爸爸妈妈花了那么多的学费,送他们来这样一所私立学校,还是会有一些压力的。相对而言,大部分同学来自比较优渥的家庭,他们的资源和选择更多一些,因此也就不会把学校的成绩作为一个单一目标来看待。同时他们的家庭也希望他们能够能成为将来各个行业的领导者,会更看重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艺术体育休养等软性综合实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Tony Tao 美世教育上海公司总经理,十多年留学辅导经验
1,按2018年的录取结果来看,申请美国文理学院的家庭从5.7%上升到了7.4%,足足1.5%的上升趋势,相当于多了近4万个家庭选择了文理学院
2,从这一增长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孩子越来越看重文理学院的选择
第一,美高的孩子,越来越早的赴美留学趋势造就了很多美高毕业的孩子,正统的美式教育给了他们更广的视野。
第二,注重基础学科学习的学生
在高中时,基础学科成绩特别优秀,在大学期间也希望学习基础学科的专业,比如经济学,历史,数学,政治学,物理,表演等专业。
第三,精英教育的多重选择
美国前二十的文理学院很多历史都很悠久,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爬藤的难度,进而选择另一条出路,注重教育本身,把爬藤的任务转移到研究生申请。